互聯網IDC圈12月12日報道:大數據信貸風控技術是群體思維的一種投射。國內的線上P2P,甚至線下P2P,在宣傳公關的時候,都會提一嘴大數據風控。它是廣告語的標配,是一個噱頭,營銷作用大于技術支撐。
營銷作用大于技術支撐
勒龐在《烏合之眾》中說,如果你想讓一個人變得不聰明,就把他放在群體中。群體思維總是遠離理性,向智商的最低水平線靠近。感性思維是群體思維的主宰,容易沖動,容易被左右。厚黑者和營銷人利用群體思維的特點,給大眾洗腦,就像是在進行集體催眠。互聯網沒有普及之前,群體思維的形成依賴于人群的聚集;現在,互聯網鏈接了每個人,讓人群的聚集變得虛擬化。一個概念、一個流行詞通過互聯網,傳播得更容易且更廣泛。線上與線下形成交互,也就是O2O,在線上人們所說的,在線下也會被植入日常交往的語言系統中。人們都在談論同一件事,如果你不說,你就不合群,容易被孤立。孤立的后果可能是受到群體暴力,很可怕。群體思維是一種從眾心理的體現,在智力表現上,就是對平庸的遷就。群體思維跟水挺像的,總是在地勢最低洼的地方聚集,形成汪洋大海。它的力量能承載艨艟巨艦,也能讓其傾覆。
“搭建大數據信貸風控系統,通常要涉及大數據的采集和數學建模分析。拋開數學、經濟模型層面的技術問題,單說征信數據源這塊,是需要征信的公共產品供給的,國內是沒有征信局這樣的公共機構的。而且國內的公民、企業信用評級沒有歷史傳統,信用社會建設處于初始階段。在這樣的背景下,如果互金公司宣稱自己有多完善的信貸風控系統,讓壞賬率、逾期率降得多低,多半是用來增信,招攬投資客的。更不用說技術層面的問題。當然,也不能否認國內互金公司,以及信貸控制技術公司正在做這件事,夯實金融基礎設施,這點是值得肯定的。” Dvided說。
大數據信貸控制技術是互金發展引擎
David 是一家大數據信貸控制技術開發公司的創始人。回國之前,他在美國留學,獲得了一所常青藤名校的統計學研究生學位。畢業后,他去了一家頂尖的消費信用評級公司工作。他參與研發了國家級信用評定測算標準參照系統,這種系統建立在大數據基礎上,針對消費數據,集合上百個經濟模型和近千個參考變量生成綜合算法,實現對消費者未來6~12個月信用行為的測算。同時,系統會根據數據、權重和算法的優化每一年重置一次,是世界上優化制度最完善的信用系統之一。
回國后,他根據自己的經驗和技術,結合國內的征信環境,創辦了這家服務互金的消費信貸風險評級技術公司。
“我們的大數據信貸控制系統是基于比較大的樣本,比較寬泛的數據屬性,建立評價體系,來評價借款方的償還能力、償還意愿、是否有潛在的風險等,給互聯網金融等企業提供信用評級、信貸決策的技術驅動作用。” Dvided說。
Dvided 希望構建像美國的上市P2P公司Lendingclub那樣的信貸控制系統,它運用數學工具、IT信息技術、金融行業規律建立了智能評價機制——打分卡。它還通過人工干預、機械學習,讓系統更加有效。從而為信審機構減少人工審核,并為強審核、弱審核提供依據。
“互金的主戰場是在小微金融這塊兒,要做好這部分業務,發展可靠的信用評級、管理系統,用信貸控制技術驅動互金發展勢在必行。Lendingclub的貸款規模幾十億美元,但是風控、信審人員不到100名,主要靠信貸控制技術驅動。” Dvided說。
“身可賣”,靈魂不變
Dvided 想讓公司獨立發展,就像美國的數據采集公司和信用評級機構都保持獨立。在風控模型建模方面,公司發展沒有遇到太多瓶頸。主要是在獲取數據方面問題相對較多。在美國,個人、公司 可以實時從征信局獲得高質量的數據,基于數據用風控模型做信貸審批工作。而國內沒有這樣的征信機構。
Dvided 采取與P2P公司、小貸公司、消費金融公司合作的方式,在 客戶授權的情況下, 獲取客戶 的銀行卡、信用卡等消費使用的情況,以及 通過搜索引擎技術, 抓取電商購物的一些信息、數據,還有社交行為的數據,來彌補信用數據的缺失。
國內的P2P公司大多從事資產抵質押貸,與傳統金融機構有重疊。純線上的公司很少,做小微金融的也不多。這些公司的風控主要靠人海戰術、人工審核。對于互金行業的真正前景,它們比較短視,考慮不多。這些P2P公司對Dvided所做的事不太了解,對他所做出的產品不屑一顧。
Dvided 的公司要想生存,必須有合適的互金公司采購他的產品。他的公司要想發展,也需要一個P2P平臺的實時交易來驗證他的系統,并不斷優化、改進。
后來,一家眼光比較長遠的大型P2P公司看上他的技術,愿意使用他的大數據風控系統,但前提是完成并購,Dvided的公司成為這家P2P公司的風控研發中心。
這個條件對于Dvided來說,是苛刻的,違背了他讓公司成長為一家獨立、權威、公正的信用評級企業的初衷。
他糾結了很久。最后,他放棄了初衷,選擇了合并。但是他沒有改變建設適合中國本土的信用評級機構、促進信用社會機制實現的初心。生存下來,再謀求發展,這就是Dvided所處的現實,也是中國互金在曲折中前進的縮影。
不久的將來,大數據信貸風控系統所指向的信用機制可能不再是噱頭,而是在中國社會為人做事的堅實根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