”變長數組“確實是有的,是在C99標準才出現的。題主的寫法沒有錯。變長指的就是可以用變量指定數組大小,而不是說數組大小可以在runtime改變。(”變長“這個這個翻譯很怪啊.....)
在播州等地區,都構建了全面的區域性戰略布局,加強發展的系統性、市場前瞻性、產品創新能力,以專注、極致的服務理念,為客戶提供網站設計、成都網站設計 網站設計制作按需設計網站,公司網站建設,企業網站建設,品牌網站設計,全網整合營銷推廣,成都外貿網站制作,播州網站建設費用合理。
寫全的話應該是
int x = 2; //x定義并賦值,當然不一定是2
char array[x];測試了一下,這樣的代碼在VC6.0下會報錯,因為對C99新標準沒有很好地實現。VS2005也不行。VS2013可以正確編譯。gcc
3.2.2也可以正確編譯。
如果一個數組具有動態存儲周期(也就是說,如果在語句塊內定義數組,并且沒有 static 修飾符),那么 C99 也允許把非常量表達式作為元素數量來定義該數組。這樣的數組被稱為長度可變數組(variable-length array)。
而且,長度可變數組的名稱必須是普通的標識符。長度可變數組不能作為結構或聯合的成員。在下面的示例中,只有 vla 數組的定義是合法的:
void func( int n ){int vla[2*n]; // 合法:存儲周期為動態的static int e[n]; // 非法:長度可變數組不可有靜態存儲周期
struct S { int f[n]; }; // 非法:f不是一個普通標識符/* ... */}
你的想法是可以的。
實際上C提供一個標準的庫函數可以實現這個功能。
void *realloc(void *mem_address, unsigned int newsize);
譬如:
int *p = malloc(sizeof(int)*3);
p[0]=0;p[1]=1;p[2]=2;
p = realloc(p, sizeof(int)*4);
這個時候,p指向的前三個int的值還是1、2、3,而且可以對第四個int賦值了。realloc會自動把原來的數據復制到新的內存空間上去。
C語言支持定義一個不顯式定義長度的數組,即通過初始化數據來分配數組長度。
比如int a[] = {1,2,3,4,5}; 數組a的長度沒有顯式給出,由于有5個初始化數據,所以分配空間長度為5個int型。
但是無論如何定義,數組的長度都是固定的,在定義的時候就已經分配好空間,從這個角度上C語言無法定義無限長的數組。但很多實際應用中又事先無法確定數組的長度,對于這類情況,一般有兩種方法可以使用。
1 由malloc和realloc兩個函數,分配動態空間,隨時按需改變數組的最大長度。
通過下面例子來理解該方法:
#include?stdio.h
#include?stdlib.h
int?main()
{
int?size=100;//最初為100個元素空間。
int?*a?=?NULL;
int?i?=?0;
a?=?malloc(sizeof(int)?*?size);
if(a?==?NULL)?return?-1;
while(scanf("%d",?a+i)?==?1)//循環向a中輸入數據,直到輸入非數值字符為止
{
i++;
if(i?==?size)//數組空間不足
{
size?*=2;?//將數組空間擴大二倍,?也可以改用size+=100;之類的操作,使size每次增加固定值。
a=realloc(a,size);//分配新的空間
if(a==NULL)
{
return?-1;//這種情況下運行載體(如PC)內存不足以提供,中斷程序。
}
}
}
if(a)?free(a);//對申請的內存進行釋放。
return?0;
}
從以上程序可以看到,這種方式的原理就是每當數組空間不足時,利用函數realloc分配一段新的內存空間以增大數組長度。 直到占滿所有剩余空間。
如果到占滿所有空間還是無法存下數據,那么是硬件無法支持了。
所以這種方法可以做到軟件意義上的無限大數組空間。
但是這種方法代碼量比較大,而且需要頻繁的進行內存的分配,如果實現知道數據的最大可能規模,那么可以用另一個方法。
2 事先知道數據的最大規模,比如統計一個班的分數時,一個班最多不超過百人,那么可以直接定義一個長度為100的數組,或者保險起見,定義一個長度為1000的數組,并對其操作。這樣在操作范圍內,這個就是一個“無限長”的數組了。
int main()
{
unsigned char n;
for(n=0;n10;n++)
{
char x[n]; //注意變長數組必須在程序塊內定義,不能在文件內定義
x[n]=n;
printf("%d",x[n]);
fflush(stdout);
}
return 0;
}
GCC實測通過
我就不看你的bubble sort的算法部分了,直接跟你講你不知道錯誤的原因。
你第一種寫法:
int n=1, a[n], i=0, j=0, k=0;
這里你已經定義n = 1, 而a[n]也在該行定義。
那么編譯器在此就直接給a這個數列分配內存了。
也就是說你a這個數組大小就確定了,即為1。
我不知道你學了內存分配沒有,簡單給你講解一下,
具體你可以在網上搜。
比如一個含有5個整數類型的數組可以這樣定義a[5],
但是也可以這樣獲得:int *a = (int *) malloc ( sizeof( int ) * 5 );
也就是說我們給一個指針分配了內存,從而得到一個數組,
而a[5]這樣定義也是需要編譯器在編譯程序的時候分配內存的
而編譯器會根據你的代碼優化你的程序,并把代碼轉化為匯編再者machine code
說多了,繼續給你分析
你修改過的代碼
int n=1, i=0, j=0, k=0;
printf("請輸入數組長度:");
scanf("%d", n);
int a[n]; //修改
這個時候由于你在聲明數組之前就已經讀入n了,
所以a這個時候才是根據你輸入的數字所得大小的數組。
這樣你懂我的意思了嗎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