某網站又獲得VC千萬級的投資
昨天,某網站被高價收購
今天,某站與某站展開全面戰略合作
……
一時間這樣的報道和談資不絕于耳,所在的行業社會關注度慢慢大起來,是件好事,但不論傳的有厲害,未免有點雷聲大雨點小的意思,不由得替某些盛名之下其實難符的同行捏一把汗。(沒準有,但愿是越來越少呵呵)
時下B2C經營領域的幾個誤區值得探討:
一、炒作不等于知名度,在互聯網的經營領域,炒作似乎是每個成功網站的比用策略,但如果玩的不恰當,策略就成了伎倆。事件營銷,融資、并購等,軟文推廣這些手段的受眾大多局限于互聯網行業圈子。如果沒有大規模的市場品牌推廣,吵了同行的同時往往只是順帶把自個兒架到鍋上炒了一把而已,很難對市場、用戶的推廣有實質的作用。最后當作歷史事件寫進各自公司的“發跡史”。
二、流量不等于訂單,對于媒體平臺而言,流量是生存之本;而對于B2C而言,追求可持續增長的訂單才是第一要務。獲取流量和IP的手段五花八門,B2C需要的流量是以商品信息為關注點的流量,包括商品的描述、價格信息、使用方法、以及更多圍繞商品背后,解決用戶最終需求而做出的闡述、分析、引導。
三、收益不只是成交,對良性發展的B2C平臺而言,訂單和用戶數的增加是兩大永恒的主題,所謂可持續增長的訂單及包括老用戶的周期消費,同時也包括新用戶的發展,只有二者的合力才有可能推動平臺的穩定長足發展,所以收益除了實際成交的真金白銀,還包括意向用戶的開發。
四、客服不只是訂單處理,采購、信息、支付、物流構成B2C的閉環,貫穿其中的客服起到維系的紐帶作用,成為整個B2C體系當中不折不扣的隱形主線。現在大部分商家把大部分的注意力幾種于采購和財務環節,往往忽略了客服體系的建立和實施,在這一點上現在一些做的較好的C2C商家反倒花了不少的心思,成交之余,注重和用戶朋友關系的建立,對這部分C2C商家而言的問題是客服溝通成本很難用制度來約束。
認清有效流量,提升訂單轉化;
端正對待成交額增長與有效用戶增長的心態;
勤于用戶體驗的研究,建立實施和諧的客服體系;
保持敏銳的市場觸覺,及時調整、逐步完善商品體系
在做到以上幾點的基礎上,才有可能讓我們的B2C事業走在一個可持續增長、并隨時準備迎接行業“井噴”的無限可能。